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特产 > 安徽砀山故道绿色食品“爬拉猴”金蝉

安徽砀山故道绿色食品“爬拉猴”金蝉

关键词:砀山特产,砀山爬拉猴,金蝉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民间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dangshanccoo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7387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捉逮爬猴,灯照水淹挖洞上树,
          制作爬猴,油炸煎炕烘烤火燎,
          品味爬猴,外焦内嫩香酥可口,
          戏说爬猴,猴猴入肚挠得逍遥快活。
 

故道绿色食品鈥溑览镡(出处:魅力砀山)

知了猴——蝉的幼虫。因其形态和发育与蝶相似,所以砀山人叫它“蝶拉猴”;又因为它总爬到树上蜕变成蝉,有的地方叫它“爬拉猴”。不管叫什么,它对梨树来说都是害虫,与桑天牛、金缘吉丁虫一起被梨农视为折技蛀干之大敌。
     蝉的飞翔能力较强,一般机械喷药很难触及它,所以果农们提倡人工逮之。于是每年的七、八月份,夜抓知了猴,便成了砀山地区的一大景观。
    傍晚,首先出动的是学生,书包一摞,拎起小铁桶,啃着凉馒头就下地了,他们趁着夕阳的余辉,在树下寻找“猴洞”,根据洞口的破土情况,辨别知了猴的位置,用手或树枝把它抠出来。傍晚,正是知了猴从地下向树上转移的时间,小孩子们个头不高,控制这个地段和时段对他们最为有利。
年轻人只有在月亮出来后,拾掇好家务才能下地。他们多是以此为借口,去寻找朋友或约会情人。十七八的大闺女,在其母“别一个人黑灯瞎火乱溜达”的叮嘱下,可正大光明地与人结伴外出,半是娱乐半是劳作地抓逮知了猴,借助朦胧夜色,你拉我的手,我抚你的肩,体会一下城市人逛公园的情趣。
    老年人也乐意加入这支“夜袭队”,他们既无小孩的贪嘴,也没有年轻人的雅兴,只是遵循“饭后百步走”的健身之道,练其身,养其性。月光下,绿丛中,慢悠悠地这树瞅瞅,那树照照,不知不觉地走完数千步……
    抓知了猴并不单单为了灭虫保树,更想满足口福,因此,这便成了勿需号召的自觉行动。据测,知了猴里含大量蛋白质和脂肪,且营养丰富,口感甚佳。其皮曰蝉蜕,是常用中药,含甲壳质、氮和灰分,具有清热、明目、安神、镇静的作用。
第一个吃知了猴的人,肯定算是英雄,因为它相貌丑陋,足爪尖锐,爬行速度极快,一般人是不敢贸然吃之的。整理老人们传下来的故事,说:崇祯年间,天大旱,蝉甚多。据当时有人记载:(蝉)伏时,居荫长鸣,路人捂耳。驱之,起而群飞,遮天蔽日,滴露如雨。(笔者注:露,尿矣)。梨,嬉梢皆枯,个小而不发。(梨农)多无活路。传说一年轻人,父母双亡,夜间跪地烧纸,火光招来飞蝉无数。第二天,他见失去翅膀的蝉虫,全部被田鼠吃光,心中一亮:人们何不食之?于是晚上再次燃柴火,引来飞蝉投火,待熟后,撕烂口尝,果然肉味浓香。此事传出,众人纷纷效仿。蝉吃完了,人们就逮知了猴,总算熬过灾年。事后,有人说:“猴年吃‘猴’,也算天意。”从此,吃爬拉猴的习俗,在砀山流传下来,并且吃法极多:一是干炕。将爬拉猴洗净控干,放在铁锅里,文火慢腾,待其软化,再用铲子压扁翻个,等到香气溢出,外焦内熟,即可盛盘,这叫原味知了猴。二是油炸。把控净水的知了猴,放在热油锅里来回翻动,看看颜色变黄,立即出锅,趁热撒上盐末、胡椒粉、味精等,这叫“金丝猴”;若用蛋清、淀粉挂浆,再置热油锅里炸焦,滚上白糖,又名“甜面猴”。三是火烤。将知了猴用竹签串起来,架在木炭火上,来回翻个移动,边烤边撒孜然等佐料,其味不比羊肉串逊色。最普通、最省事的吃法是,将知了猴用盐水浸泡一下,在热锅里油煎,以咸为主,用来就馍,这更是家常便饭。有时间的人家,还可将知了猴逐个掐头去壳,剁成肉泥与芹菜一起包饺子,算得上美味佳肴……
    黄河故道树多蝉多,自然抓知了猴的人也多。有从十多里外赶来的城镇青年,也有身着棉衣备战通宵的专业户,有携妻带子的全家出动,也有单在地头等待收购的不劳而获者。整个夜晚,林中灯火闪烁,笑语杂沓,确实别有一番风趣。

 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15955722287 传真: 邮箱:15692875#qq.com
地址:砀城东关砀山在线运营服务中心 邮编:215300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砀山在线网络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